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地方基层建设和治理,推动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12月15日,共青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委员会与共青团石林彝族自治县委员会签约共建“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并同时开展系列研学活动。
我校50名师生抵达石林彝族自治县阿着底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实践活动。阿着底村是全国文明村、昆明市生态民族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观看纪录片,同学们了解到村子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阿着底村党支部书记普春林的带领下,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现状。据悉,该村一直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走进阿着底村,庭院如画,绘就了美丽的乡村振兴图景。
涂鸦墙上,展示着独特的木耳产业、有趣的彝族风俗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座谈交流会上,双方结合实际,积极探讨共建项目工作载体和长效机制,就如何充分实现校地团委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同学们在实地参观寻访后,认识到了石林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和过程的艰难,理解到校地合作的巨大意义,大家围绕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就业、青年干部培养教育、志愿者服务等工作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努力为乡村建设献计献策。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12日下午,在石林彝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式举行了校地合作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大家共同观看了石林宣传片,全面了解了石林资源优势、民族文化、项目建设等内容。
团石林县委书记王毅对与会领导表示了欢迎。她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为加强校地合作、开辟校地融合发展、共建共赢、深化友谊、互联互通,搭建了新通道和新平台。希望各位青年学子以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在研学体验上实现互联互通,在文化交流上实现互学互鉴,在共谋发展中互促互进。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团委副书记吴楠表示,在今后的共建活动中,学院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紧密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引导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基层服务和建设中,推进校地服务纵深发展。
在各位村代表和师生的见证下,共青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委员会、共青团石林彝族自治县委员会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校地共建合作协议,并为5个村(社区)代表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匾。
此次签约为深化校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校团委将进一步强化与团石林县委的校地弓箭合作,建立日常交流互动机制,扎实推进志愿服务、研学实践、座谈分享、观摩学习、文艺展演等方面的长期交流合作,同时不断拓展新思路,结合校地双方实际探索创新、勇于实践、打造特色,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以实践基地为平台,为石林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工作做出贡献。
我校师生前往五棵树村进行研学实践,实地参观了村史馆、石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陈列馆和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聆听了五棵树村史,观看了阿诗玛历史典籍、彝族撒尼刺绣作品、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具等,全面了解五棵树村发展历史及石林丰富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校师生前往五棵树村进行研学实践,实地参观了村史馆、石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陈列馆和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聆听了五棵树村史,观看了阿诗玛历史典籍、彝族撒尼刺绣作品、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具等,全面了解五棵树村发展历史及石林丰富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共青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委员会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